湘江科学城
建设湘江科学城是省委、省政府部署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标志性工程之一。湘江科学城沿湘江南北展开,跨越长沙、湘潭两市,环绕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北靠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南融湘潭九华经开区,规划范围153.65平方公里,其中长沙市95.5平方公里,湘潭市58.15平方公里,是国家战略长株潭都市圈的桥头堡、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结合部、湘江西岸科创走廊的重要节点。建设湘江科学城是省委、省政府部署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标志性工程之一。湘江科学城沿湘江南北展开,跨越长沙、湘潭两市,环绕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北靠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南融湘潭九华经开区,规划范围153.65平方公里,其中长沙市95.5平方公里,湘潭市58.15平方公里,是国家战略长株潭都市圈的桥头堡、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结合部、湘江西岸科创走廊的重要节点。
其核心目标为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核心引领区,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核心示范区。瞄准计算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生命科学、空天科学等五大硬核科技领域,在研发、创新和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战略规划方面,湘江科学城坚持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秉持“四个结合”的理念:一是坚持高端、前端、尖端相结合,瞄准高端平台、前端产业和尖端人才,落地更多战略科学装置、重点实验室,吸引更多科技领军人才,组织实施一批原创性、颠覆性、支撑性技术攻关,打造“政产学研金用服”生态圈。二是坚持科学、科技、科创相结合,以科学为核、科技为要、科创为基,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布局一批总部创新中心、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成果孵化中心和产业转化基地。三是坚持形态、业态、质态相结合,深耕先进计算科学、物质科学、能源科学、生命科学和空天科学五大重点领域。四是坚持宜居、宜业、宜学相结合,构建“一轴、两带、六组团、八片区”的城市结构和“三带三心多廊道”的生态格局,营造自然共生的山水丘城。
2023年12月22日,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宣布湘江科学城项目开工,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致辞,标志着湘江科学城建设正式跨入快速推进的新阶段,迈进高质高效的新征程。目前,湘江科学中心已全面封顶,计划在2026年整体建成投用;长沙市一中(湘江科学城校区)已建成,于2025年9月开学;白庭路、白云路两条融城主干道基本完成建设;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已投入运营;双湖家园将在2026年建成;海牛路、惟楚路等湘江科学城首开区“三纵四横”路网加速推进,中央绿轴公园、湘江科学城湿地公园、能源站等配套项目也已陆续启动建设。
湖南大学科创港、湖南钢铁技术研究院、湖南师范大学科创港、坪塘通用机场、初源新材料研究院、湘江科学城新材料基地等重大项目纷纷入驻,将大力推动人才集聚和科技产业发展。
不久,这里将成为科学家和研发人员宜居宜业的梦想之城和前沿创新的未来之城。
责编:邹彦男
来源:湘江集团
0731-81869999